“要不是疫情期間生意不好做,你用的這個叫車平臺,我們是不會接單的。”上周末,一位出租車司機對剛上車的第一財經記者說。
這位司機說,記者用的這個叫車平臺每公里要抽成0.2元,遇到特殊時段抽成比例還會更高,“而有的叫車平臺不抽成”。
此前第一財經記者打的另一輛出租車,上車后,司機就把平臺的APP關了。“下車時不通過平臺支付,用微信或支付寶付款。”司機說:“打車平臺APP只是用來接單的。因為平臺抽成高,乘客付款時不用。”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和多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網約車司機不斷向交通運輸部門反映平臺抽成高、派單規則不合理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八部門今天(30日)出臺的《關于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完善平臺和從業人員利益分配機制”“保障從業人員合理勞動報酬”。
《意見》提出,各地相關部門要督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平臺企業向駕駛員和乘客等相關方公告計價規則、收入分配規則,每次訂單完成后,在駕駛員端應同時列明訂單的乘客支付總金額、駕駛員勞動報酬,并顯示乘客支付總金額減去駕駛員勞動報酬后與乘客支付總金額的比例(俗稱“抽成”),保障駕駛員知情權和監督權。
同時,督促網約車平臺企業加強與經營服務所在地工會組織、行業協會的溝通協商,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在移動客戶端和媒體上公開發布。督促網約車平臺企業在確定和調整計價規則、收入分配規則等經營策略前,公開征求從業人員代表及工會組織、行業協會的意見,并提前一個月向社會公布。
出租汽車行業是城市重要的窗口服務行業。攝影/章軻
《意見》還提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工會組織、行業協會等要持續關注行業運行情況及網約車駕駛員勞動報酬水平,并適時公開發布,引導駕駛員形成合理收入預期。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已多次就平臺抽成高、派單規則不合理等問題出臺文件或公開表態。
今年9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推進網約車合規化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督促網約車平臺公司依法合規用工,科學制定平臺派單規則,規范定價行為,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降低過高的抽成比例,保障駕駛員獲得合理勞動報酬和休息時間。
本月18日出臺的《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也要求,規范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收費規則,引導平臺經營者降低過高的不合理收費和抽成,提高各項收費標準、規則和抽成比例的透明度。
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11月17日介紹,針對網約車司機反映的平臺抽成高、派單規則不合理等問題,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多次對滴滴出行、T3出行等多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了聯合約談,督促各平臺公司落實主體責任,合理確定抽成比例和信息服務費水平,立即整改侵害從業人員權益的經營行為”。
同時要求平臺公司完善投訴機制,暢通駕駛員利益訴求渠道,及時回應合理訴求與關切,不得敷衍推諉。平臺公司在制定或調整計價規則、抽成比例、派單規則等關系從業人員利益的經營策略時,要提前與從業人員充分溝通,切實改善司機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