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勢的變化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新冠病毒新型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將對全球和中國市場帶來何種影響?
“新毒株的出現并不會讓全球經濟突然出現逆轉。但是確實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奧密克戎出現之后,從上周的市場表現來看,全球股市有向下壓力,出現一定程度的恐慌。
對于明年全球和中國經濟表現,在29日的媒體會上,胡一帆指出,經歷了近兩年的疫情影響,明年經濟將恢復新常態。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投資者最關心三方面問題——目前的高通脹是否會持續,經濟是否進入滯脹狀態?哪些因素推動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后,決策者將如何應對?
第一,對于高通脹是否會持續,胡一帆認為,高通脹將在明年二季度見頂,之后開始溫和下滑,進入溫和通脹狀態,再進入常態化階段。預測明年全球通脹在4%左右。
“今年的高通脹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能源價格高企,特別是石油價格高企所推動。”她提到,新冠疫情恢復之后,需求大幅度增長,但是供給未上升,因此帶來瓶頸。中國市場方面,預計在明年一季度(通脹)開始見頂,而后回落。
第二,哪些因素將推動2022年經濟增長?總體而言,胡一帆認為,明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特別是對于發達經濟體,明年上半年經濟仍會有比較高的增長,下半年開始恢復常態。而中國市場或將相反,呈現“前低后高”走勢。
第三,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決策者如何應對?美聯儲加息和央行降準備情況受關注。
不同于市場預判的美聯儲會在明年下半年加息,瑞銀預測,美聯儲將在2023年加息。其給出兩大預判理由:一是基于上述對通脹周期的判斷,通脹在明年二季度見頂,下半年開始比較溫和,因此,美聯儲加息壓力相對緩解;二是全球經濟在上半年“前高后低”,下半年開始放緩進入常態化之后,美聯儲也會對加息保持謹慎。
中國市場方面,瑞銀預計在明年春節前央行會降準一次,信貸政策保持寬松。
此外,在全球資產類別偏好方面,瑞銀表示,股債相比更偏向股票。“明年我們覺得債市還會繼續承壓。明年繼續看好股票,而非債券市場。”胡一帆稱,判斷周期性行業或有較大利好表現。
“我們覺得明年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之后,具有防御性的醫療保健行業更會耀眼??春冕t療保健、健康科技、基因療法、醫療設備等等。”胡一帆表示。其同時表示,在經濟轉型大背景下,綠色經濟、顛覆性科技、5G技術等也存在一定投資機會。